约3900个字。
《鱼我所欲也》教学实录
1、情感交流:
师:大家平时的语文课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课文呀?
生:述说各自想法。多数同学喜欢学习小说。
师:大家都说喜欢读小说,同学们常常被小说中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情节所吸引。那么小说和文言文相比你喜欢文言文吗?
生:不喜欢。
师:大家不喜欢文言文,觉得它是枯燥无味的,但大家是否想过我们现在如此丰富的语言来自于哪吗?(教学拓展:介绍中国的渊源文化历史点评: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被老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达到兴趣的引导)
2、导入新课:
师:现在是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发生许多事:珠穆朗玛峰新高度值的测定;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教学拓展:介绍人类发展宇航事业的历史,重点介绍:人类有记载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是中国明代的万户。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晚期,有一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原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的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这件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师:由此可见,人们对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甚至不惜舍弃生命,这种对宇航事业的忠诚,就是“舍生取义”的精神,这种行为自古有之。(点评:看似简单的导课环节,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语文兴趣的激发、语文情感的熏陶以及教学重点的明确)
3、授课过程:
(1)学生初读课文。(学生自读)
师:大家出声读,然后说说自己觉得哪儿有问题,哪些字读不准将它们写到黑板上。(学生配合老师完成字词教学,全班同学共同将字词障碍扫除)
(2)学生再读课文。(指名朗读)
由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师:同学们当着这么多的老师,读着初四的课文,这种战胜自己的勇气就是他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同学对课文做到熟练准确地朗读。)
(3)全班齐读。教师提出背诵课文的要求。(面对同学们的畏难情绪教师鼓励: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初一时背诵整本《孟子》,数学家苏步青教授13岁就能背诵下来《左传》)
(4)同学合作诵读。(两人一组完成,注意诵读的准确性)师:大家读懂课文了吗?如果给这篇课文拟个题目什么最合适?生:(齐答)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