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村庄上路》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21 20:59: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4130字。《带着村庄上路》
一.导入:
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
卑微的,没有人注意的小小的乡村,
它象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
它存在于我的心里,象母亲存在儿子心里。
——艾青《献给乡村的诗》
艾青是真诚的,他不掩饰村庄的贫穷和落后。尽管他在少年的时候是那样坚决地离开了乡村。但当他离家越远,尤其是在他的心灵遭受巨大的挫折的时候,他对乡村的思念就更深。有许多的人选择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生养自己的村庄,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但无论他们是否在外取得成就,都难以割舍对村庄的依恋。今天就让我们来品读一篇散文《带着村庄上路》。
二.推进:
(一)离开村庄:
师:作者在一开始写到要离开村庄,而在文章最后却说要带着村庄上路,那么在这个过 程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文字。
师:作者在第1-2小节中写到他要离开村庄。作者离开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请一位学生阅读第1-2小节,其他同学在听这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回答。
分析:关键句: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师:注意这句话中的用词,“这一生”“一件”,一个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可见 当时作者离开村庄时的坚决。
具体:1.“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我对村庄已经没有丝毫留恋。
2.“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不想带走村庄的任何东西,不想再和村庄有 任何关系,要完全舍弃村庄。
师:作者为什么要坚决地离开村庄?
明确:离开村庄是为了想到城市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走进城市:
师:追求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朗读3-5小节,体会作者走进城 市后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请学生一起阅读3-5小节】
师:作者初到城市时是什么样的心理?
生:羞愧。
师:为什么而羞愧?
具体:家乡菜——咸鱼、坛坛菜、辣椒、炒米茶
家乡话——方言,很土。语言也是一种辨认身份的方式。
家乡做派——老土。
家乡人——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是乡下人,没有底气。
(由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作者的笔下,这里的村庄具有什么特点?
生:贫穷、落后、老土。
师:所以作者在文中说:“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
注意这句话中的用词:“一整个”,作者以为离开村庄就能和村庄脱离关系了,可 是发现自己和村庄的关系却丝毫没有改变。
总结:自己无法摆脱来自村庄的困扰,村庄的文化基因根植在作者的骨子里。
师:但我想,在村庄的文化基因中,除了这些城市人看不上的穷和土,肯定也有城市人 比较看重的,文章中有没有体现?
生:勤劳和朴实的品质。
师:让作者有了美好的婚姻。还有吗?
生:和他的父母开了一家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