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0-1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2070字。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0-16)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0—16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0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唐朝、宋朝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0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0-----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岳飞抗金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讲授新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