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学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450字。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学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
【复习导航】
一、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危害:束缚思想,败坏人才。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朝时期,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
条件:①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根本条件)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时间:1405——1433年 次数:七次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才回归祖国怀抱。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