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80字。
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师:我先给同学们说个故事。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由一男一女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在初学阶段,教师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实物演示来教“这是什么?——这是书桌(椅子等)”之类的句子后,就着手教“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的句子。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不,你不是东西。”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头说:“不,我不是东西。”
师:同学们因何而笑啊?
生(七嘴八舌):因为美国教师不懂“东西”这个词语在汉语里有别样的意思。
师:对。正因为这两位美国教师对我们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一知半解,不清楚“东西”这个词语的另外一层含义,所以才闹出了笑话。由此进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入乡问俗——语言与文化》。
师:我们来考察一只动物——狗(dog),假如把同一只狗放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来作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师(引导):在汉语里,跟“狗”相关的词语有哪些呢?
生:走狗、狗仗人势。
生:狐朋狗友、狼心狗肺。
生:狗腿子、狗杂种、狗娘养的。
师:呵,都是一些表意不好的词语。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英语里有哪些跟“dog”相关的语言呢?
生:“love me , love my dog”
师:这句话的意思直译是“爱我的话,也要爱我的狗”,意译是“爱屋及乌”。还有么?
生:“a luck dog”是“幸运狗”,意译“幸运儿”。
师:还有“top dog”是“优胜者”,“old dog”是“行家”,“clever dog”是“聪明的孩子”。
师: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同样的一只狗,东西方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它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的,这是为什么呢?
师:在中国,狗首先是看家的动物,不是供玩赏的动物;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因为它是个好伴儿。就是说,狗是有用的动物,但并不可爱。可是在英语国家,狗往往被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 Man’s best friend ),与狗有关的习语也就使人产生好的联想。
师: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动物,这是神话传说里的一个动物——“龙”,同样,我们把它放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它。
生:“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等。
师:说得很好。有谁知道西方的“龙”呢?
生:是一种怪兽,似乎是不好的,具体就不清楚了。
师:我给同学们作个补充。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在英语国家里,你听到人们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