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4 14:58: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3720字。赤壁绝唱——《后赤壁赋》课堂教学设计
徐 彦
重点:
1、训练朗读并尝试背诵。
2、通过阅读文本,探究情随景迁及原因。
3、解读苏轼的精神世界,走近苏轼。
难点:
对“登高生悲”“予亦惊寤”的理解。
课堂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
(一)苏轼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文学家,他的许多诗词文章我们都能熟记在心,现在我们共同回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念奴娇•赤壁怀古》,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4《和子由渑池怀旧》,5《前赤壁赋》(板书),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7《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8《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9《饮湖上初晴后雨》,10《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们一起大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生齐读,师评价)
(二)如果我们在苏轼的名字前面加几个修饰语,揭示苏轼人格方面的特点,你想加什么呢?(为人:正直、坚韧、飘逸、潇洒、清高、旷达、积极乐观、风趣幽默、温柔多情……为学:年少才高、横空出世、多才多艺、亦儒亦道……为官:忠君爱民、政绩斐然、仕途多舛……)核心词是“旷达”,然而这“旷达”背后老师还想选择一个词,大家看看合适不,“坚韧”。我们在“旷达”背后加上一个“坚韧”,就有了基础,有了根本。
今天,我们通过《后赤壁赋》的学习来再次感受苏轼,看他是怎样成功实现精神突围的。这也是我们苏轼专题的最后一讲“赤壁绝唱”。(投影1:课题)
二、阅读分析文本详细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两点:1.读准字音。 2.找出理解困难的句子。(教师巡视答疑。有两人以上提问的问题,教师面向全体解答。)
(二)师:“顾”字出现四次,大家课后整理意义和用法。
(三)师:看看还有什么疑难?
(确认没有后)我们齐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生齐读全文)
(四)师:赋文抒情性比较强,大家还记得前赋的抒情脉络吗?(板书1:前赋 乐—悲—乐)
(五)后赋的抒情脉络是否与前赋相同?请从文中选出词来概况。(不同,板书2:乐—悲、恐—惊寤)
(六)分析、讨论第一段
师:大家轻声读一遍,想一想,前赋是有备而游,万事俱备,畅游赤壁;后赋是偶然兴起,路过赤壁,复游旧地。诗人是因为什么而产生了这种想法呢?
(师生共同讨论,至少说出三个原因。师板书3:1友-好 2景-幽 3肴-佳 4酒-美5妻-贤)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准确。诗人把“乐”写的很具体很形象。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乐”的味道来。
(一生朗读,一生点评,师补充,若有必要,教师范读。本段情绪比较平缓轻盈,朗读有难度,应注意引导)
(七)分析讨论第二段
师:诗人并没有“乐”多久,很快就悲从中来了,请读第二段。(生齐读,师评价)
师:刚才还是游兴盎然,瞬间就变化了,诗人携友来到江边,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前赋中赤壁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还记得吧?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师:两种景物给人的感受不同,能谈谈吗?
(前赋:柔美,丰盈,和谐,神奇,使人愉悦;后赋:硬朗,高峻,荒凉,使人惊异。)
师:此时诗人不禁惊呼……“曾日月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