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60字。
苏轼词二首(教案)
李建辉
教学目的 1 理解苏轼面对逆境而泰然处之的豁达情怀,
以及通过生动情景加以表达的方法
2 归纳豪放此的主要特点,并能作具体分析
3 能具体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补上星期五的课)
内容 鉴赏《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全》。
步骤
一 导入,复习已经学过的苏轼另一首《水调歌头》,请学生背读。
二声读全词,要求能翻译,可请同学到黑板上写译文并展示基本解读文字: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从窗口俯瞰江面,看到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景色壮而美。“知君为我新作”二句,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关系。亭台的窗户涂抹上青红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以下五句,是通过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用“长记” 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回忆。于是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类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忽然浪起,掀起一叶白头翁”,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 评讲学生的译文,并展示译文如下:
1 第一二句落日辉映着被风卷起的门帘中的锦绣,坐在快哉亭上,鸟瞰江面,只见亭连着水,水接着天,水天空蒙一片。知道你是为了接待我而特地建了这座快哉亭,那亭上窗子和门上的红漆都还没干呢。
2 常常记起在扬州平山堂所观赏到美景,当时倚靠在堂亭栏杆上,就像枕着江南如烟似雾的雨色,那高飞的鸿雁就隐没在遥远而迷蒙的景色之中。这种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恩师醉翁所言“山色有无中”的深意。
3 眼下,一望无际的千顷水面,就像一面巨大的明亮的镜子,是那样的洁净,它倒映着碧绿的山峰。忽然又见巨浪翻滚,一位白头的鱼翁驾着一叶小舟,出没在狂风大浪中。
4 可笑的是陪侍楚襄王游兰台宫的宋玉,根本就不懂庄子所说的天籁的美妙,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