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30个字。
《海燕》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玩吗?
生:(齐)喜欢!
师:那么大家喜欢学习吗?
生:也喜欢!
师:哦……玩也喜欢,学也喜欢,那么如果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老师倒有一个主意:如果有一种方式能把玩和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好不好?
生:好极了!
师:活动课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今天哪,我们适当放松一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在学中玩,玩中学(板书),好不好?
生:好!(群情激昂)
师:我们今天一起在玩中学的课文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海燕》(板书课题)
[点评:导入方式独具匠心:商讨的口吻,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从学生较敏感的学与玩关系谈起,容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愿望,创设出有利于探究的良好情境。]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
师:昨天已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我将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不过,今天我们将改变过去听写的陈旧方式,而来开展第一个活动——“书法比赛”。不仅要求把字写准确,而且还要写美观。下面请三位同学上台比赛,愿意上台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教师点3人上台听写,听写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打分评比。)
[点评:用“书法比赛”这种富于挑战性、竞争性的方式来代替听写,符合新课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更高标准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出示范作,上有毛笔所书本课生字词,并已注音,教师和学生一起边齐读边以手空临。)
师:下面请大家交流课外所搜集的有关资料,内容应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裁特点等……(生纷纷举手)
生1:作者高尔基,原名阿里克谢·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出示图片及《三部曲》著作)
师:哦,材料很翔实,还有实物呢。请大家把有关要点记到书上,课后有时间可以看看高尔基的作品。
生2:本文写于1901年,当时正是1905年革命前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反动统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