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设计
由于本文语言较浅显,可使学生读读、议议,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通过预习,学生对本文意思能够基本了解,只有个别字词难以确定其意义和用法,因此课堂除解决上述问题外,主要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和说理方法。
同时,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
导语设计
1.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
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谏:规劝。
修:长,这里指身高。
丽:,太阳偏射的样子,引申为“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