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第3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
饶平实中 江之南
教学目的:
1、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加以刻画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研究、讨论的自读习惯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授课方法:诱思探究
授课过程:
一、教学导入
古代青楼中的卖笑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对青楼女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自古红颜多祸水”似乎已成了“男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古红颜多薄命”似乎已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青楼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
二、诱思探究,研讨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自己总结作家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 ),字犹龙、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二)初步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破家荡产,经常难以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翁姑能够体谅自己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 2、为什么不让李甲知道自己有百宝箱?(为考验李甲的诚意) 3、最后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抱着它沉入江底?(理想破灭,万念俱灰) (三)分析课文
1、讨论:读了这篇小说,你认为杜十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请速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杜十娘性格的语句,并概括其性格特征。(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明确: 杜十娘美丽。(外貌描写“浑身雅艳,遍体娇香”)
杜十娘轻财好义热情,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