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2 9:23: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740字。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谈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是作家的精神之根和生命之根扎向纵深处的丰厚土壤,也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方言的滋养与浸润是浸入血脉的,默默地推动作家形成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
  从语言学的意义上讲,方言是“地方语言”,即“土语”,是局部地区的传统通用语言。很多方言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韵,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中国地域辽间,民族众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方言的普遍存在,形成了以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为边界的语言区隔。在特定的语境下,很多方言充满了奥义,很多时候用通用语言都难以准确诠释,这源自方言的生动形象和丰厚内涵。有时它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更具表达上的通透性。
  方言以极高的辨识度,占据着一方的语言高地,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面对各种外来语、流行语和新语汇源源不断地输入,方言依然持久而坚韧地保持它自身的内在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凭借方言和口音来认祖归宗,判断特定人员的乡籍。
  文学史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对方言是屏蔽的,作者都使用纯正的雅言书写,从而保证了传统经典在各民族和各朝代的诵读与流传。方言进入文学,是叙事文学产生之后的产物,破冰始自唐人的笔记小说,宋话本持续跟进,到明朝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便彻底打破禁之门,让方言走进了故事文本,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在发轫之初,一批重量级作家都在主动规避方言,尽量使用明白通晓的大众语言。这种大众语言是全民都能够读懂的,从而保证了作品传播的有效性,如果作品过度使用方言,很容易形成阅读障碍,阻塞了传播通道,不利于文本传播。一些地区的方言,外地人听来就像外语,很难进入文学阅读层面。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方言之美创造叙事语言之美,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对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功不可没,不过,方言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冷僻字和冷僻词太多,那么在小说中使用方言,应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
  蓬勃发展的现代语言并未挤占方言的生存空间,各地方言依然保持着既有的风貌。作家对于方言依然情有独钟。正是由于方言的合理使用,使作品自然嵌入地方文化色彩,既蕴含了乡愁,也暗藏着寻根意识,作家与方言的关系就是土地与种子的关系,其作品也就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摘编自李春平《文学作品中方言的慎用与巧用》)
  材料二:
  在互联网语境下,通过谐音、假借、异体等形式的词语改编所形成的“方言梗”在年轻人中形成了独具一格圈层影响力,凸显了年轻一代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在传统社会,话语生产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每个人都掌提了话语生产的工具,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话语生产随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言对作家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作家构建文学语言大厦的根基和砖瓦,也让作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语言审美和创作个性。
  B. 自身的生动形象和丰厚内涵,使很多方言充满了用通用语言都难以准确诠释的奥义,也让方言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更具表达上的通透性。
  C. 文学史上,唐代以前的文学典籍均由创作者用纯正的雅言书写,其中很少使用方言,这样能保证传统经典在各民族和各朝代的诵读与流传。
  D. 传统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掌握话语生产,如今每个人都掌握了话语生产的工具,拥有了自我表达的渠道和平台,开始大规模造“梗”游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语言学角度看,方言就是保留了诸多古音、古词、古韵的“地方语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传承不息的文化脉络。
  B. 当代文学创作中,方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肯定其对丰富叙事句子的语义起到的作用,又要注意其中的冷解字和冷僻词。
  C. 由于自带地域文化、身份认同属性,“方言梗”能够唤起人们的代入感,激发同一方言区人们的集体共鸣和二次创作的热情。
  D. 在网络空间匿名的状态下,很多人都乐于通过自带幽默色彩的“方言梗”,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度紧绷的神经得到缓解。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B. 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饧人。(宋•范成大《元夕》)
  C.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明•李昌棋《乡人至夜话》)
  D.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明•唐寅《闻门即事》)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论述思路。
  5.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方言的特殊性并简析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使很多方言充满了用通用语言都难以准确诠释的奥义”错,原文强调的是“在特定的语境下”;“也让方言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错,原文为“有时它比通用语言更具魅力”。
  C.“唐代以前的文学典籍”错,应是唐人笔记小说之前的文学典籍,且不是“很少使用方言”,而是没有使用方言。
  D.“开始大规模造‘梗’游戏”的不是“每个人”,原文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人”。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沧浪亭
  申琳
  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
  跨过门前的葑溪,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飞檐凌空的沧浪亭正高踞假山之上,四围苔痕青青,古树参天。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已历近千年的历史烟雨,园林建筑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