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697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满分: 15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满分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流文化是一种线型文化。尽管不同河流区段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但河流本身的横亘东西或纵贯南北,使得不同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并不存在使它们长期彼此隔绝的天然地理屏障,因而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这种相互交流使各文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逐渐形成了河流文化的一些整体性和共通性特征。
与黄河文化的雍容、典雅、肃穆、敦厚不同,长江文化凸显了崇尚自然、空灵浪漫的审美情趣。“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对宇宙充满了问题。梁启超在论及南北文学风格时就曾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于诗于文于赋,皆南北各为家数。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三位大匠——屈原、庄子、李白更是这一命题的绝佳注脚,无一例外的,三人都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深受长江文化的滋润。
长江文化是一个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系统。先秦时期的楚文化以“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的博大胸怀,包容了一切外来文化。楚人文种、范蠡入越辅政,齐人孙子入吴领兵,吴公子季札赴鲁国观礼等,都显示出吴越文化善于包容吸收的开放襟怀。巴蜀文化不仅吸收了楚文化、吴越文化、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先进因素,而且还吸纳了西亚文明、东南文明和印度文明中的某些养分。
长江文化是一种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楚国筚路蓝缕、由弱变强,跃居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长;还是巴蜀内结羌濮、北抗秦陇成为西南强国;抑或越国的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及吴国的西突东拓、南征北进,都表明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正因如此,璀璨光彩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才被创造出来,并铸就了上古长江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涂文学、王耀《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
材料二: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物理存在的长江已经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想象和文化理念,具有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江文化各区域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语言文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相互间交流没有阻碍。
B.自古以来,诗文辞赋上,南北风格不同,北人擅骈文,豪迈爽朗,南人擅散文,婉约多情。
C.材料二中引用凯文•莱恩•凯勒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化长江超级IP拥有向外传播的独特功能。
D.地点和场所是族群集体记忆的“砖石”,形象地表明地点和场所体现了文化的厚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侧重于阐释“长江文化”整体共通的特征,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长江文化超级IP”的功能。
B.江阴长江大桥建设者杨志德排除技术资金万难,提前完成任务,体现了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
C.徐霞客对长江源头的考察和辨析既是一次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对族群和国家的建设有重大影响。
D.长江文化突显了文化交流功能,因此文化长江超级IP能整合我国零散的资源,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长江文化”特点的是( )(3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B.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4.如何理解“超级IP”,请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4分)
5.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对其中的未来“吴越文化区公园” 建设,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列出要点。(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满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本一
家国图
聂鑫森
今夜,秋风飒飒,月亮很圆,月光好像是被风吹进窗口的,照出一地凉凉的银白。
满头华发的刘岳江和两鬓微霜的妻子张晓岚并排坐在床头,痴痴地望着对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家国图》。
他们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