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诸城、安丘、高密三县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0 16:42: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3030字。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景。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石”之说。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中国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后,等等。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平常说的红的热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中国园林常常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了动势。
  动有虚实之分, “远山一起一伏只有势,树林或高或低只有情” ,这情与势便是虚动。虚动是一种错觉,它产生于人的联想力。一条潺潺的小溪, 一处奔泻而下的飞瀑,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境实境。中国造园离不开水,“ 园林之胜,惟山与水二物”,山是静的性格,流水则是动的景观,二者结合,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满生机。苏州拙政园中有一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讲的就是动静相生的意境美。
  凡此种种,都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追求,追求动的诗情。而各种动势相互影响,又会产生张力关系,更加强了园中生气勃勃的动势。人们游赏一座封闭的园林,之所以不会感到空间的静止与凝滞,原因亦在这里。
  (摘编自 张四正《中国园林之美》)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