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6+1”答题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3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26 11:17: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240字。

  小说“6+1”答题法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特点。在小说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小说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摸索出来的“6+1”答题法。希望考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对你的答题会有所帮助。
  一、小说“6+1”答题法简介
  “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果)、读者,“1”指的是主题。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小说阅读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
  运用举例:
  (一)物象作用题
  示例1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第8题)
  答案 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的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剖析 
  (1)指向人物——父亲: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的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
  (2)指向人物——我: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
  (3)指向情节——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二)景物描写
  示例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2019年全国卷Ⅲ第8题)
  答案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剖析 
  (1)指向环境: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2)指向人物: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3)指向主题: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三)谋篇布局
  示例3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17年全国卷Ⅰ第5题)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剖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