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卷(八)
- 资源简介:
约9070字。
2022中考适应性测试卷(八)
chuhanchen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踏实做人、潜心干事,要有谦虚 ① 慎、虚怀若谷的胸襟。这不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当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时,他却 ② 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份“不敢当”的背后,是面对成绩、荣誉时的冷 ③ 清醒,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觉悟修养。现实中,有的人作出一点小贡献,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热衷于评功摆好、表功“造势”,如此一来,人变得飘飘然,自然也就难以沉下心来做事。心存敬畏、虚怀若谷,才能奋发进取、干事成事。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tà cī B.tà zī C.tā zī D.tā cī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谨 ②宛 ③净 B.①谨 ②婉 ③静
C.①瑾 ②宛 ③静 D.①瑾 ②婉 ③净
2.古诗文默写。(共8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托月抒情 王昌龄借“我寄愁心与明月,①___________”表达对朋友的关切;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但愿人长久,②___________,”表达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有为献身 李贺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表达为国捐躯的壮烈;周敦颐用《爱莲说》中“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表达自己在世俗中保持的高洁。
进取奋斗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人应学习范仲淹“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学习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高远志向。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往往是立体丰满的,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来谈一谈他的超凡与平凡。(4分)
①唐僧(《西游记》) ②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马”在中国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属于代步工具,被视为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忠诚、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为国人称道。结合“马”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骆驼祥子》的内容,分析作者让“老马”姓“马”的原因。(4分)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正如所言,河南因地处我国中部及黄河中下游一带,居“天下之中”,为“南北咽喉”之地,故享有“中州”的美誉。
②可以说,河南的繁荣稳定与否,一定程度上攸关着王朝的兴衰。
③河南自古为中原腹地,占据着地理和军事上的显著优势,凡“天下有事,四方征战,必战之中原”。
④据考古学家推断,在上古时期,河南境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野象众多,故古人以“豫”指代河南,以此形象描绘出人们徒手牵象的盛况。
⑤谙熟河南文化的朋友知道,河南人爱说“中”,以此表达“好”“可以”“行的”等意思。
A.②⑤①④③ B.④③②⑤① C.①②③④⑤ D.⑤①④③②
5.2022年1月初,中国多地出现多点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各地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鼓励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就地过年。为此,学校开展了以“他乡似故乡,平安过大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共9分)
材料一 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民政部1月25日举行一季度例行发布会,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伟表示,对因疫情无法返乡、就地过年的生活困难群众,由当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就地过年的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或实物,保障他们安心过年。
张伟要求,对因疫情灾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户籍不在本地的,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情况紧急的要实施“先行救助”。
各地还要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摸底排查、主动发现。在继续加大走村入户、实地摸排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数据比对等方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形成线上线下救助合力。
据悉,财政部、民政部已经预拨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29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约4224万人,特困人员470多万人。城乡平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07元、525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6.3%、7.8%。
材料二 漫画(如下)。
阖家团圆饭
(1)上面材料是小红同学收集的,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40字之内。2分)
(2)阅读材料二中的漫画,说一说从漫画中看到了什么?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