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兽》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15790字。
本单元以“场景”作为单元的话题,选取了雨果的《炮兽》和蒲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两篇小说,目的在于使同学们了解并掌握场景的定义、场景的功能、现代小说的场景观等理论知识,以便准确地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要在阅读中快速地融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的沟通与对话,达到与作者在思想认识上的共鸣,并在阅读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文学修养,受到美的熏陶。,
学会阅读小说,关注场景描写,理解场景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把握小说的情节,体会小说的内容与主旨。
理解场景描写的方法,要关注时间、空间,注意场景与人物的关系。,
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与功能。
了解场景描写方法和场景效果。
3 炮 兽
◎背诵名句
1.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大舟好像无拘无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水积得深方能航行,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从反面论证了这一观点。
2.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诵读经典
经典: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墨子》)
翻译: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憎恶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伤害他。
赏析:在这段话里,墨子实际上是在强调“爱是相互的”,如果人各自爱、自利,就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恶。因此做有利于他人之事,并不意味着只有利于他人,其实利益是相互的。所以,人们只有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个人利益建立在整体利益之中,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作者档案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东部的贝尚松城。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后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获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中获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