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的深化》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8100字。
第二节 理性思维的深化
学生:老师,我非常喜欢写议论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我也应用得很好,可您总是说我的文章浅白,写得不够深刻,您能给我讲一下什么是“深刻”吗?
老师:好吧。“深刻”属于考场作文的发展等级,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譬如能透过某种现象发现本质,能对某种问题深入分析,揭示它产生的原因,或者是你的观点饱含哲理,能给人以启发等。总之,写作要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
学生:老师,我懂“深刻”的内涵了,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深刻”些呢?
老师:要想把文章写得“深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训练理性思维,使之不
断深化。平时要养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概括、说明、感知的习惯,写作时还
要训练用理性去分析梳理思路、安排结构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动情点的捕捉是创作主体对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深入探究,是进一步了解自己心灵的一把钥匙。然而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从来都是人类心灵内部不可或缺的,创作的过程更多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过程,再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必须在理性的框架内才能得到抒发。同时理性思维本身也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一个亮点,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呢?
一、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
粗略地说,思维有“感性”和“理性”两种基本形式。感性思维往往同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而理性思维则更多体现着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深化。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且这种“分解”不是简单地将事物肢解,而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以达到更加客观、透彻地认识事物的目的。分解事物的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过程,是理性思维深化的过程。
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感性认识,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庐山雄奇壮观的景观进行理性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二、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做恰当的概括与说明
理性思维的结果,在文章中也应该得到完整而准确的体现,特别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