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日》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1770字。
第12课 长江三日
青玉案
苏 轼
三年枕上吴中①路,遣黄犬②、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鸯,四桥③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④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⑤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 ①吴中:此指苏州。②黄犬:《晋书•陆机传》:机有犬名“黄耳”,其在洛阳时,曾系信于犬颈,致松江(亦属“吴中”)家中,犬又系带回信还洛。③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④《辋川图》:唐诗人王维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⑤小蛮:唐白居易侍女名。此指词人侍妾朝云。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松江的怀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苏坚回吴后及时来信的心情。“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把自己的珍重之情写到了极处,充满了“伴你同行”的亲切。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地表达出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
【思考】 “呼小渡”几句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启碇(dìnɡ) 绿茸茸(rónɡ)
暮霭(ǎi) 漩涡(wō)
翡翠(fěi) 瞿塘峡(qú)
云蒸霞蔚(wèi) 缥缈(miǎo)
阴霾(mái) 宁馨(xīn)
熠熠闪亮(yì)
2.多音字
曾曾经(cénɡ)曾子(zēnɡ) 泊停泊(bó)湖泊(pō)
拓开拓(tuò)拓片(tà) 隽隽秀(jùn)隽语(juàn)
二、字形辨认
茸rónɡ(绿茸茸)葺qì(修葺)耷dā(耷拉) 壁bì(峭壁)璧bì(璧玉)譬pì(譬如)
峙zhì(对峙)持chí(坚持)侍shì(侍奉) 篷pénɡ(帆篷)蓬pénɡ(蓬草)缝fènɡ(缝隙)
三、词语辨析
1.浩荡•荡漾
“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荡漾”,飘荡;起伏不定。
例:走进云南、江西,山山钟灵毓秀,湖湖碧波荡漾,城城千古流韵。真是“千里高原风浩荡,无边春色倍还人”啊!
2.庄严•庄重
“庄严”,庄重而严肃。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例: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都会伴随着庄严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武警战士和所有的游客都神情庄重,向国旗行注目礼。
四、词语释义
①雷霆:雷暴,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
②亭亭笔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③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④隽秀:秀丽。
⑤神妙莫测:非常高明、巧妙,不可推测。
⑥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
⑦怪诞:奇怪,古怪。
1.走近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