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总关“音”》学案2(4份)
-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二课(4份)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二课 1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二课 2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二课 3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讲义:第二课 4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Word版含答案.doc
本课有四节内容。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几种注音方法,包括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即《汉语拼音方案》)。了解汉字的注音方法,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认读和标注汉字,对于推广普通话和实现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认识和学习汉语的同音字现象。汉语的音节少,但是文字和词语要比音节多得多,这就使汉语中的同音现象特别突出。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同音字的形成原因和同音字的类型,同时了解同音字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化以及同音字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第三节主要内容是了解读错字音的原因。通过对“误读”和“异读”的分析,帮助我们学会如何读准字音。这对于推广普通话、保持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节序 题 目 学习目标 考点链接
1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①初步了解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②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运用规律
2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①了解同音字词的形成原因以及同音字词的类型。
②能正确使用同音字词。 辨识同音字
3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①了解古今汉语中“误读”和“异读”的现象和原因。
②学会读准字音。 消除误读,识记字音
4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②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拟写对联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百姓如何
一天,上司下来巡视,走到果园旁问一捐官(封建社会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现在百姓如何?”捐官赶紧回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是不少。”上司说:“我问的是黎庶!”捐官又回答:“梨树甚多,结果颇少。”上司啼笑皆非地说:“答非所问,岂有此理!”
字字珠玑→汉语注音的“密码”《采桑谣》:声母歌《捕鱼歌》:韵母歌声母和韵母是构成汉语音节的基本要素
辨字识音→汉字注音方法《康煕字典》——直音法《新华字典》——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
1.什么叫音节?它由几部分组成?
[明确] 音节是语言结构中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1)声母,指位于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里共有22个声母(包括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2)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里共有38个韵母,按组成成分的数量和性质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音韵母三类。(3)声调。普通话有四种声调,称为“四声”。四个调类分别叫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什么是直音法?这种注音方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明确] 直音法是用一个读音跟被注音的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从前,有个县官不大识字。一天他坐堂审案,师爷递给他的状子上有三个人的名
字:原告郁工来,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县官看了“郁工来”的名字,喊道:“都上来!”三个人听了,急忙跑到堂前听候发落。县官生气地说:“我喊原告,干啥一齐来?”接着,他看了“齐卞丢”的名字,又喊道:“齐下去!”三人听了,又急忙退到堂下。县官更恼火了,说:“喊被告,为啥一齐下去?”师爷见状不敢直说,便打圆场道:“原告名字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问:“那证人的名字另一种念法叫啥?”师爷答道:“新釜。”县官说:“我估计他是有另一种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亲爹’了。”
“翻—到—死”→读错字,闹笑话,惹麻烦老先生学识浅薄不是所有形声字都可以读半边字形相似容易误读
白字先生→误读原因目标字和某个已知读音字的 字形比较接近目标字和已知读音的字有相同 的组成部分多音字造成误读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误读”的现象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明确] (1)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有许多多音字,它们的读音随着具体的语境而变化,一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厦门”的“厦(xià)”易误读为“shà”等。
(2)音近误读。
有些字的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在日常交际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误读。如“绮丽”的“绮(qǐ)”易误读为“qí”等。
(3)形近误读。
汉语有些字字形相似,一旦对其字形识记不扎实,就会出现误读。如“赝品”的“赝(yàn)”易误读为“yīnɡ”。
(4)习惯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习惯误读,如“包庇”的“庇(bì)”易误读为“pì”,“畸形”的“畸(jī)”易误读为“qí”等。
(5)不规范的简化字误读。
例如“停”的不规范简化字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易误读为“tínɡ”等。
(6)方言音误读。
有些地方在鼻音和边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发音上分不清。鼻音是指以“n”为声母的字,边音是以“l”为声母的字。如“南昌”的“南”字声母为鼻音“n”,“缆绳”的“缆”声母为边音“l”。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