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8140字。
扩展阅读 十八岁出门远行
本文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会有诸多收获。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生,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写下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河边的错误》《鲜血梅花》等几十篇短中篇小说,出版小说集《偶然事件》和长篇小说《在烟雨中呼喊》《活着》等,是近年十分活跃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余华的小说从其叙述风格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不同于传统故事小说。另一类则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搅乱时空界
限,制造神秘氛围,还原欲望骚动,表现心理变态以及意识混乱的种种奇异感觉。但无论注重写实还是侧重还原感觉,余华都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他写不可知的预感,写令人不寒而栗的死亡场面,写扭曲、乖戾、怪诞的人性……这一切再加上那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可以说,余华掀起了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的高潮。
[背景扫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在经历了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思潮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马原、苏童、余华、北村等为代表的小说创作,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面貌出现,给文坛以全新的气象。他们不再重视在小说中“写什么”,而是着力探索“怎么写”,于是我们看到这些作家五彩缤纷的叙述风格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表达。现在一般把这股小说潮流称为先锋实验小说。余华就是先锋实验小说创作队伍中的领军人物。《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处女作,它标志着余华作为一个作家而且是当代先锋作家正式登上了文坛,并初步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余华风格和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磅秤/磅礴 仿佛/佛手瓜 刨除/刨根问底
B.钥匙/汤匙 漩涡/涡轮机 调节/调虎离山
C.驻扎/扎实 亲事/亲家母 伎俩/仨瓜俩枣
D.果脯/胸脯 胳臂/长臂猿 倔强/强颜欢笑
解析:选D。A.bàng/páng,fú/fó,páo;B.shi/chí,wō,tiáo/diào;C.zhā,qīn/qìng,liǎng/liǎ;D.fǔ/pú,bei/bì,jiàng/qi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天昏地暗 箩筐 铺天盖地 高梁面
B.桃红柳绿 邀请 目瞪口呆 父子两
C.心慌意乱 拋锚 规规矩矩 瞎转悠
D.瓮声瓮气 耶揄 兴致勃勃 慢悠悠
解析:选C。A项,梁-梁;B项,两-俩;D项,耶-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