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压缩与扩展》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4740字。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对应学生用书P43]
1.作家巴金的两段对同样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自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段落 手法 表达效果
A段 排比、白描 简洁明朗
B段 比喻、排比、对偶、渲染 丰富、细腻、生动
2.写“读后感”时应注意什么?
[明确] (1)写“读后感”关键是把感受写好。
(2)一定要压缩后再复述原文。
(3)压缩的内容要与“感受”相对应。
3.怎么区分“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冗余信息”?
[明确] (1)“必要信息”就是必须让读者知道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让读者知道的主要内容。
(2)“次要信息”指为了读者理解必要信息而提供的辅助性内容。
(3)“冗余信息”是指不传递实质性信息或没有提供新信息的话语。
但是,这三者不是固定不变的,此文中的“必要信息”在另一文中可能就变成了“次要信息”或“冗余信息”,决定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写作的需要。
4.扩展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扩展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1)常用方法:一是强化,二是阐释。
“强化”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描写或修辞手段将其整体或一部分加以扩充。“阐释”就是对原有信息进行解说、阐发和补充。
(2)扩展的作用主要是加深读者的印象,让作者所希望传递的思想情感能够更好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对应学生用书P43]
技法1材料压缩的两种基本方法
1.摘要
尽量撷取原作中的语句,经过灵活处理,加以缀合。一般地说,对议论文和说明文,因为属于理性思维,注重概念使用的准确性和表述的逻辑性,比较适合摘要的办法。
2.提要
提取原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性改写。这种改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原作的某些语句,也可以完全脱离原作的语言,全部转化为改写者的话语;可以大体上依循原作的表述顺序,也可以重新编排。
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能够区分和选择三种信息:
信息种类 内涵的不同 在压缩过程中的处理方式
必要信息 必须让读者知道的内容。由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要让读者知道的主要内容两部分组成 保留
次要信息 为了读者理解必要信息而提供的辅助性内容 尽量减少
冗余信息 不传递实质性信息或没有提供新信息的话语 大力芟除
纵观近几年高考,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平时的语文实践看,压缩能力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给短文拟标题
(1)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必须简洁、确切、醒目。
(2)必须要写出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