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2/27 7:15: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20个字。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名师教学设计
  12 词四首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并当堂流畅地背诵。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词语言之精美,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诗歌的音频朗读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读诗词,初步感知词意,并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大漠边关,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战马嘶鸣、狂风呼啸声,令人心寒。倘若置身此处,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词人范仲淹笔下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将爱国情怀、思乡之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融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边塞秋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吟诵《渔家傲秋思》,感受将士们爱国思乡的情怀吧!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宝元三年(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上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有《范仲淹全集》。
  1.听朗读音频,注意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3.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异”。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3.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正面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