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9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6份打包)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一.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二.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六.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三.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四.doc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学案五.doc
浙江卷自2012年开始,连续几年在选材上以记、序言、书信类实用文为主,而没有像其他省市那样考查传记文。这是浙江文言文考查的一大特色。
近三年从文言文考查的题型题量上看:(1)题量没有变化,共5个小题;(2)题型设计没有变化,5道题目分别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赏析概括、文言断句和文言语句翻译。2017年文言断句由文外改成文内断句,与2016年正好相反。
真题呈现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 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 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原创迁移,文言实词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仆)在京城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使圣人微旨不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此乃盖滞于所见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亦学者之一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考其当时,参于前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轻目重耳之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迁移,文言实词
答案 ①期间 ②辜负 ③幸运 ④流传 ⑤值得 ⑥(大概)因为 ⑦求学的人 ⑧检验 ⑨以……为轻,轻视;以……为重,重视 ⑩流传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答案 ①期间 ②辜负 ③幸运 ④流传 ⑤值得 ⑥(大概)因为 ⑦求学的人 ⑧检验 ⑨以……为重,重视;以……为轻,轻视 ⑩流传
【真题在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解析 “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是“值得”的意思,“惜”是“爱惜”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饰以温慎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
学案三 文言句式
浙江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翻译方面。
在句式方面,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七大文言句式,迅速准确翻译句子。掌握各种句式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真题呈现
(2015•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医者汤伯高序
[元]揭傒斯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
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若虚名棪。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选自《揭傒斯全集》)
原创迁移,文言句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1)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译文:
(2)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译文: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
原创迁移,文言句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里”“举”“谢”。特殊句式:判断句。全句大意。
(2)句中关键词:“得”“明”“静”“类”。特殊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全句大意。
答案 (1)我的家乡有位徐若虚先生,他家是郡中的大姓人家。他十五岁考中进士,就拒绝做官回乡行医。
(2)(我)来到旴江,得以认识汤伯高,(他)明晓知识、沉静高深,不夸耀、不骄傲,跟徐先生很相似。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中关键词:“渔樵”“侣”“友”。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全句大意。
(2)句中关键词:“东道主”“行李”“共”。特殊句式:省略句。全句大意。
答案 (1)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
……
学案六 文言翻译
近年来浙江高考对文言文翻译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浙江卷采用的是主观题的形式,题型比较稳定,一般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两个句子来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以及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真题呈现
(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ɡ)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原创迁移,文言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译文:
(2)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译文: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
原创迁移,文言翻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穷”“极”“务”“文章”等。全句大意。(2)句中关键词:“安”“度”“宗”“曷”。全句大意。
答案 (1)如今君主穷尽所能使楼台亭榭高耸,竭尽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技巧、花纹的美观而不满足,那么也是与民结为仇敌了。
(2)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安居自己的家,尊重国君而后安处自身,为什么说偏偏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呢!
教材联想,举一反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当道”“除”“旌”。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全句大意。(2)句中关键词:“乘”“御”“待”。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全句大意。
答案 (1)到现在,苏州的贤明士大夫向当政的官员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真题在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B项,“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