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之文言文阅读全面解读及2013复习指导

作者:江苏 秦葆  时间:2012/6/26 13:36:4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考查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从表达方式看,以叙述为主,夹杂一点议论和抒情;从运用的词语来看,主要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较少涉及难、怪、偏的知识点;从内容上看,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多少联系,较少地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选材情况如下:
  地区 选材 考点分布 赋分
  全国卷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
  新课标卷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
  北京卷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实词、虚词、翻译、理解分析 12分
  上海卷 选自《汉书•卜式传》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文意。翻译、 17分
  天津卷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0分(翻译8分)
  重庆卷 《战马记 》【明】罗洪先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7分,断句3分)
  山东卷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
  江苏卷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江西卷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翻译 21分(翻译12分)
  安徽卷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福建卷 选自《陶学士集》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15分(翻译6分)
  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断句、翻译 19分(断句3分、翻译7分)
  辽宁卷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9+10
  湖北卷 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1分(翻译9分、断句3分)
  湖南卷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断句3分)
  广东卷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
  四川卷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实词、虚词、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
  纵观以上全国高考17套文言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命题形式。题型基本保持稳点,文段翻译和断句采用主观题,其他采用选择题。
  2.考查内容。基本稳定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四个子项:实词(重点考查辨析和推断)、虚词、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文意。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试题占了主要部分。这对文意理解的要求较高,而且把对文意的理解和词句的推敲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江苏自主命题以来对虚词考查较少。
  3.考查目标。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每一道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才能正确作答。
  4.选材特点。稳中有变,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人物传记到古代散文。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上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对2013年高考来说,以上特点会继续延续,不会有大的变动。同学们在复习迎考时应注意以下策略:
  1.注重课本复习。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几年所考文言实词 “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注意:高考文言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复习。
  2.强化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完成题目,而且要一句一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揣摩文言实词的意义,体会文言虚词的用法,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查漏补缺。文言文阅读的解题方法比较固定,如果还无法过关,只有以练来夯实基础。
  3.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文言文也是“文”。再从高考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自然要求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在具体阅读时,应注意以下技巧:
  1.强化整体解读意识,标识文中重要信息。仔细阅读两遍文章,目的是准确了解文章内容。高考文言文往往具有故事性,围绕人物展开情节,所以应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为什么”等问题默读文章一两遍。从整体(中心、大意)到局部 (字词句、层次、关键词语等)透彻地读懂,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答题。
  2. 注意注释信息。对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仔细揣摩。
  3. 借文意概括理解文本。可以借助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的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来把握文章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可以跳过去,继续阅读。借“文意概括”去理解,做到“明大意”。这样阅读下来,对全文内容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4. 题文对应,由文及题。题目由文章而来,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的,答题就要分析题目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应该从选文内容出发来思考题目。具体地说,就是把选项的有关要求与原文相关部分作具体对照,以确定答案的正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