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4 15:51: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60字。
我爱这土地
南京一中 陈玫玫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主题,领会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3、  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从让学生谈谈他们了解的爱国诗篇引出课文。
二、             朗读、理解
初读  读准字音。
了解写作背景,再读诗歌。
了解艾青的生平创作。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开始诗歌创作,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祖国和人民的诗歌。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沉重忧郁。《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深沉。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作者的情感:对祖国的挚爱、忧患及愤怒之情。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歌。
三读,理解意象,揣摩语言,读出节奏。
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土地”象征了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希望、光明的未来的象征。 鸟象征着诗人自己。 
揣摩语言,思考哪些词语用得好,在朗读时需要突出、强调?(小组合作讨论)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一词为什么不换成“婉转”或“嘹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