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ppt(讲学案+课件,8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学案 课件: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8份打包)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讲学案:第二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第3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第4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第5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与比较鉴赏题.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课余阅览.ppt
2018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板块 专题二 总启课 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ppt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从2017年起,一改过去沿循多年的两个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变为一个客观题(五选二)和一个主观题。对广大考生而言,这一变化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考点的覆盖面扩大,而整体难度相对降低。
不管考查形式如何变化,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点没有变化,把诗读懂仍然是古代诗歌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因为读懂诗才能答好题。基于此,本专题先以总启课的形式教给考生读诗的方法,再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大考点和选择题、比较鉴赏题两大特色题型为突破口,提升考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
一、熟知8大题材,初步判断诗歌情感
古代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政治讽喻诗等八种。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 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解析: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着手;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答案:①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②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针对训练]
2.(2016•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落 梅
刘克庄[注]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答:
解析: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本诗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把矛头指向当权者。
答案: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的感慨和不满。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