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3 10:50: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5题,约20560字。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又以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敢当是古代人们对泰山灵石崇拜的遗俗,山石被神话为人格,是我国流传较久远、影响地域广大的典型民俗现象,属于中国的镇物(避邪物)文化。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其象征意义是: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镇物民俗文化具有神秘的俗信气息。
  “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史书中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宋代仁宗庆历年间,在福建莆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的石刻,上有石铭云:“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至南宋末年“石敢当”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前加泰山,其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清代学者王渔洋在《茶香室从钞》中记载:“齐鲁之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泰山石敢当’五字。”近代以降,“石敢当”习俗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渐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
  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
  “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
  (1)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
  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置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
  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
  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
  (2)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
  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
  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
  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
  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
  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
  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解答】(1)C    “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错,第三段原文为“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日本京都民族博物馆就收藏有冲绳出土的泰山石敢当制石)、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2)B    A.“起源”应该是在上古时期,原文第三段为“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C.“已经遍布家家户户”有些绝对   D.“流行于清代”于文无据.
  (3)B     A.“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的首选”于文无据;C.晏婴登临泰山,于文无据;D.强加因果.
  答案:
  (1)C
  (2)B
  (3)B
  二、古诗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何反不识?”问:“何人?”曰:“田七郎非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