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三则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 12:50: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990字。
  9 《日知录》三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无稽(jī)       谀佞(yú)
  舛漏(chuǎn)          菑畲(zī shē)
  潢潦(huáng lǎo)      襟裾(jīn jū)
  摭拾(zhí)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通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动词,通晓)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动词,通行,通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形容词,普遍)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量词,遍)
  (2)易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形容词,容易)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交换)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动词,改变)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五蠹》) (动词,轻视)
  (3)识士当以器识为先(名词,见识)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并序》)(动词,认识)独其为文犹可识(《游褒禅山记》)(动词,识别)默而识之(《论语•述而》)(动词,“志”,记住)
  (4)故故华而不实(连词,所以)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名词,原因)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名词,老交情)此物故非西产(《促织》)(副词,本来)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副词,仍然)
  (5)间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名词,……其中)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名词,期间)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名词,一会儿)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量词,指房屋的间数)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名词,间隙,空隙)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动词,隔绝)肉食者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动词,参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副词,间或,断断续续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副词,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朝满夕已除(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2)人不通古今(名词作动词,为人,做人)
  (3)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4)摭我华而不实我实(名词作动词,汲取)
  (5)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6)乐道人之善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重,形容词作动词,称道,推重)
  (8)一号为文人(数词作副词,一旦)
  (9)无足观矣(动词作名词,可观之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一号为文人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称为”。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2)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3)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子书之一变也。(判断句)
  译文:这书虽名仍为《子》但已经历了变化。
  (2)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扬雄说的“拾取了我的华丽形式,却没有汲取我的内在实质”。
  (3)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状语后置句)
  译文:对国家有益处,对将来有益处。
  (4)有损于己,无益于人。(状语后置句)
  译文:对自己有害处,对别人无好处。
  [常识•速览]
  [识作者]
  清学开山之祖——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开清代朴学之风气,给予后世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
  [知经典]
  经世致用的文学经典——《日知录》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顾氏于初刻本卷首对此有说明,以示其笃学之志。《日知录》是寄托作者经世致用思想的一部书,内容大体分为三类:经术、治道、博闻。而核心则是“治道”。《日知录》中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是丰富的。顾氏提出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他认为“风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顾炎武看到了“势”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进行社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