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0/11 20:38: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30字。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重要字、词、句
  2、了解文与可淡泊名利、率直的个性,感受文与可与苏轼间的深厚友情。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落实文言基础知识;
  了解文与可为人处事之道。
  教学难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情导入
  师:有同学反映这篇文章比较难理解,难的当中也有简单的。在你看来,哪段最容易理解?
  ①第二段:直接到文本研习一
  ②第三段:齐读第三段。思考: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写作缘由——悼(板书)与可
  “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以见与可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那么文章哪一段最具体地体现了“戏笑之言”呢?由此进入第二段赏析。
  二、文本研习
  从学习难易程度入手,由浅入深。
  1、研读第二、三段
  ①提问:第二段写了哪三件事情?从中可看出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征以及与作者的关系,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1.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第二段,勾划相关语句;学生阅读交流。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漠视名利、率真(字词:诸:之于,兼词;以为:把…作为;口实:话柄)
  绢画戏语,围绕画绢开起了玩笑。(当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两个大师级人物,在我们眼中应该是非常庄重的,但是他们之间却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调侃与可,与可可有还击?口拙的,质朴的一个人。
  苏轼觉得还不过瘾,继续钻了艺术上的一个空子,用“影子”去证明这世上确实有万尺长的竹子。憨厚如与可,面对苏轼的对此打趣,也只能笑笑说:你太会说了。        
  展现了表兄弟俩无话不说的亲密情形,两人之间不必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