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前三个月浙江专用复习热点题源+题点训练——阅读与鉴赏第2章散文阅读ppt(10份)
- 资源简介:
高考前三个月浙江专用高考复习热点题源+题点训练—— 阅读与鉴赏 第2章 散文阅读(10份
第2章 热点题源.docx
第2章 热点题源.pptx
第2章 题点训练二.docx
第2章 题点训练二.pptx
第2章 题点训练三.docx
第2章 题点训练三.pptx
第2章 题点训练四.docx
第2章 题点训练四.pptx
第2章 题点训练一.docx
第2章 题点训练一.pptx
热点题源
§1 季羡林
季羡林,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和巴利文专家、作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他的散文被当作整个中国近一个世纪知识分子心理变迁的缩影,蕴含着一种流动着的一贯的人格精神。
前期的散文或取材于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故乡生活的片段,或抒发自己在青年时期的种种感怀和绵绵愁绪。中期的散文主要是国内外游记,洋溢着明朗与欢快的精神。后期是散文创作最为辉煌的多产时期,总量在百篇以上。作品有散文集《天竺心影》《燕南集》《万泉集》《赋得永久的悔》《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其中,《海棠花》入选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马缨花》《雾》分别入选2008年全国Ⅱ和湖北高考语文试题。
季羡林散文的特色:
①平实诚挚。季羡林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文章少棒喝顿悟的机锋,也无惊世骇俗的警句,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是不曲不隐的本色写作。读其文,可见其人。他的生活纯净如水,所以他的文章也平白如水。然而平白朴素之中,有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
②淳朴真挚。“真”与“朴”是季羡林散文的两大特点。“真”,即其散文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近百年奋斗的人生历程。“朴”,即他的散文朴实无华,就如同他一生经常穿在身上的蓝色中山装一样。
③心忧天下。季羡林的散文观念,基本上与周作人开创的“美文”观念一脉相承,也与林语堂的散文观念相似,在取材上倡导“身边琐事”,主张“以小见大”。但同时,他在散文创作中始终表现出一颗爱国之心,表达对时代与环境的关注,取材虽小,却心系众生,心忧天下,发挥了散文的社会功用,突破了“纯文学”观念的束缚,与鲁迅等人的散文创作重在社会功利作用具有继承关系。
热点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 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浑身一片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应对进退,谨小慎微;斟酌词句,保持距离。感到异常地别扭。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
……
题点训练一 分析句段作用
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例】(2015•山东卷)第19题, (2015•湖北卷)第17题。
②分析某句(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2014•山东卷)第19题。
审题要点 一审所给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就不同。
二审提问角度。
①笼统地问:××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给定角度:××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对内容的表达作用)。
答案要素 内容作用
+
结构作用
+
表达作用
+
读者作用 ①内容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与全文内容、主旨有何关联。
②结构作用:a.开头:开篇点题,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抑扬),使文章有波澜;总领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b.中间: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照应,与上文……(或下文……)形成照应;引起下文……;总结上文……。c.结尾:总结上文……;呼应开头(或上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d.反复出现的句段: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运用反复,一唱三叹。
③表达作用:主要看该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技巧,有,则写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无,则不必写。
④读者作用: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这个作用不是必须要答的,确实有才答。
真题例示
(2015•山东,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
……
题点训练三 概括文意和主旨
概括文意和主旨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考情回顾
设问方式 概括文意 ①文章第×段(部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例】(2015•重庆卷)第15题。
②根据第×段(部分),概括××(物象,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 【例】(2015•福建卷)第13题,(2015•北京卷)第24题。
③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例】(2015•广东卷)第17题,(2015•山东卷)第21题。
概括主旨 ①概括本文的主旨。 【例】(2014•湖南卷)第18题。
②关于该文主题,人们见解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 【例】(2015•四川卷)第18题。
审题要点 概括文意 ①审清概括的内容和要求。
②审清概括的范围。
概括主旨 “概括主旨”题设问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变式”提问,多涉及主旨意蕴的探究。
答案要素 概括文意 把握中心对象+理清层次思路+筛选关键词句+整合概括要点
注:①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②分条作答,要点突出、有序。
概括主旨 本文通过……(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或批判/赞扬了……)。(明确作品的主旨)
注:①要从标题、首尾点题句、议论抒情句入手,要从概括段意、分析人物、事件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②不要只停留在文本的主要内容,还要由实及虚,挖掘背后的思想情感、表达意图。
真题例示
(2014•湖南,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 食
学 群
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