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7370字。
实验学校“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专题导学案
课题:《管仲列传》 课型:新授 课时:共2课时
执笔:朱冬梅 时间:2015年11月 备 注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观其事想见其为人,掌握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
3.感受“管鲍之交”的真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基础字词,难句翻译
2.理解传主的行为、思想动机,把握决定传主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解传主的人格,品质。
3.领会作者在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学法点拨:
1.预先结合文章注、评,熟读文章,加注个人观感
2.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
3.积累素材,结合相关关键词认识管仲。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知识储备】
(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
1.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 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2.施政策略
内政方面:通货积财,主张“顺民心”,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图强,提出“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观点。推行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为后世创造典范。
外交方面: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