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导学案5
- 资源简介:
约3070个字。
第二单元人生知荣辱
第七课变色龙
【学习要点】
1.对话描写,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课堂探讨☆
要点一:对话描写,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探究活动】对话描写,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教师释疑】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综合性学习。(3分)
阅读下面的笑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画家的一位朋友来看他。
画家说:“我打算把这间房的墙壁粉刷一下,然后在墙上画些画!”
朋友劝画家:“你最好还是先在墙上画画,再粉刷墙壁!”
上面这则笑话,“朋友”改变语序就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这句话幽默在哪里?
要点二: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
【探究活动】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师释疑】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1.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是()(2分)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