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3020字。
《周而不比》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斯”、“责”、“道”等字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孔子关于察人、责己等方面的主要观点,明确交友的目的——辅仁。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择友。
教学重、难点:理解孔子关于察人、责己等方面的主要观点,明确交友的目的——辅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择友。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解读择友标准(6分钟)
师1:课前,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请大家说说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我把同学们的标准进行了整理归类,请看ppt。(默看)
Ppt1:
1.普通话标准,不抽烟,不要光头、秃头,长得顺眼。
2.对我好,不求回报。
3.一切随缘。
4.性格能动能静,不能太闷。
5.容易相处,不常发脾气,不斤斤计较,善解人意。
6.能互相倾吐心事,谈得来,幽默。
7.能让我学到东西。
8.善良,真诚,纯真。
9.有上进心,有责任心。
10.有基本正确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
师2:大家的标准各不相同,我们今天要学习体现儒家交友观的《周而不比》,看看孔子选择朋友有什么标准。(板书课题)
师3:本课共十四章,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次,找出写孔子择友标准的一章。(齐读全文)哪一章集中体现了孔子择友的标准?(16.4章即第7章)
师4: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该章,并说说孔子的择友标准是什么。(生读,生阐发。)(以正直、诚信、博学多闻之人为友。)(ppt2)“友直,友谅,友多闻”中的“友”是什么意思?什么用法?(以……为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为什么以“便辟、善柔、便佞”之人为友,会对自己有害? (仔细研读,我们发现孔子对损友的界定是从品性方面来谈的。这些人都极尽谄媚之能事,古人贵脊梁骨挺直,心地笃实,不能容忍“曲体柔人、令色媚人、巧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