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鲁迅诗稿〉序》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第三册《短文两篇》导学设计<br>
[导学目的]<br>
1、 整体感知《〈鲁迅诗稿〉序》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评价,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和语言的精美,走近鲁迅,学习鲁迅。<br>
2、 理解和学习《我为何而生》一文中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br>
[导学重点]<br>
教学目的1<br>
[课时安排]<br>
一课时<br>
[导学设想]<br>
采用343+问题研讨式。《〈鲁迅诗稿〉序》以“心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人”为“拎动点”。以“如其人”为“制高点”。以提高文学评价鉴赏能力为增长点。以鲁迅的两首小诗为延伸点。语言训练重在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思维训练重在分析归纳。迁移为对第二篇《我为何而生》的分析。第二篇以题目为制高点,其余略。<br>
[导学安排]<br>
一、导入新课<br>
2001年9月27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投影出鲁迅像)。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读着鲁迅的作品长大的。鲁迅的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心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说完后出示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今天我们再一起看看文坛巨匠郭沫若是如何评价鲁迅的。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为〈鲁迅诗稿〉所作的序(出示课题)。“鲁迅诗稿”就是鲁迅珍贵的诗歌手稿,“序”它就是介绍作品的有关情况或者对它进行评价,为读者提供阅读作品的重要提示。<br>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br>
(一)思考:请划出文中对鲁迅先生诗歌、书法评价的最精彩的句子。<br>
(二)范读课文。 <br>
(三)思考:鲁迅无心作诗人,却达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境界,鲁迅无心作书家,却“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是为什么?(出示思考题)<br>
明确: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熔冶一炉,自成风格<br>
(在分析的过程中穿插词句的讲习臻:达到;烛:照亮;犀角烛怪”指鲁迅诗歌思想深刻,使社会上一切怪物都现了原形;溶冶:冶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就是把篆书和隶书的特点熔化到一体,心和手腕相呼应,手随心转,心随意动,挥洒自如,自成风格;宝:以……为宝,意动用法;贵:看重;“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就是世人觉得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并非因为是鲁迅的就看重,而是它的艺术价值高)。<br>
三、进一步研读第三段内容<br>
(一)思考: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无心作书家,获得的评价却如此之高,根本原因是什么?<br>
明确: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简析这句话的意思:把他的艺术精品荟萃在一起,仿佛他离我们很近,就在眼前;欣赏他的诗歌和书法,就是在品读他的人生)。<br>
小结: 鲁迅怀着博大的爱与恨,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指导中华民族的方向,与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和腐朽思想作无情的斗争。从喷泉里喷出的是水,从血管里喷出的是血,从民族伟人心中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绝唱。<br>
(二)简析两首诗<br>
1、《自嘲》: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