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管仲列传》教案
理念阐述: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就不能像在传统课堂上充当一架接收机的角色,机械地接受却不会运用知识;而是要求他们不仅能接收信息而且能将所接收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并再次传递出来,达到人际交流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达到对所学语言掌握的目的。教师通过辛勤的创造性劳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教学模式名称:
主体参与、五步情境导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
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司马迁写管仲列传的意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出钱时你七成,他三成。中间赚了钱,他又偷偷拿走一些去用了,而在年底分红时,又要对半分。你愿意继续同这样的人合作吗?
而且这个人,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比谁都跑得快,往往在最前面。他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却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
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就是管仲。不仅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而且是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愿意吃这亏的人名叫鲍叔牙,鲍叔牙推荐他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今天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管仲的风采!(展示目标)
二、介绍管仲和背景
1.时代背景
管仲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 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2.解题
本文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3.历史故事
①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当时,鲍叔牙是小白的谋臣。管仲是纠的谋臣。次年,无知被杀,小白和纠都想争夺王位。纠派管仲在路上刺杀小白,管仲射中了小白的腰带,小白假死,管仲于是回到鲁,和纠不紧不慢的回到齐都,却发现小白已经在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将公子纠处死,本来准备同时将管仲处死。鲍叔牙劝阻说:大王如果想治理好齐国,用我就够了.如果想称霸天下,非用管仲不可。于是齐桓公释放了管仲,命他来治理齐国。果然,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
②齐桓公娶蔡穆侯的妹妹为妻。桓公与蔡姬泛舟湖上,蔡姬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