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教案11
- 资源简介:
约8130字。
管仲列传
曾素英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知识。
2、欣赏管鲍之交片段,体会作者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3、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管鲍之交片段与探讨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所蕴涵的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某一天你与别人合伙做生意,出钱时你七成,他三成。中间赚了钱,他又偷偷拿走一些去用了,而在年底分红时,又要对半分。你愿意继续同这样的人合作吗?
而且这个人,打仗冲锋时,他跑在最后,撤退时,他比谁都跑得快,往往在最前面。他出主意帮你办事,事情越办越糟。你愿意同这个人交朋友吗?
可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他,梁启超称他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他就是管仲。不仅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而且是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愿意。愿意吃这亏的人名叫鲍叔牙,鲍叔牙推荐他辅佐齐桓公,使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今天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管仲的风采!
(PPT)管仲(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辅佐齐桓公,齐国的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现在让我们走进《管仲列传》去领略一下他的风彩吧!
二、复习文言知识
(过渡: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本文的文言知识,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
(一)重要字词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占便宜
2、鲍叔遂进管仲 推荐
3、与俗同好恶 百姓
4、论卑而易行 平易
5、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会盟 纠正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为---而死
7、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使---守信用
8、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以……为小,轻视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者---也 表判断
2、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见---于 表被动
3、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岂管仲之谓乎 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4、省略句
齐桓公以霸 省略“凭借他的辅佐”
(三)重要句子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译: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候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是管仲的谋划。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会因为小节而感到羞辱,而是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可耻。
3.……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译:……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会使六亲团结起来。礼义廉耻如果不能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就会灭亡。
4.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这可能是孔子认为在周王朝衰败的年代,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佐他建立新朝代,而只满足于称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