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一剪梅》课堂实录
【课题】:《一剪梅》
【教材中的位置】: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推荐作品
【授课时间】:2008年5月18日 班级:高一(12)班 教师:崔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解诗方法;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品诗方法,体会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基本感知;解读文句,分析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诗词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教学实录】:
屏幕展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师: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我们的诗歌鉴赏课。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也就是说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可是其中的甘苦只有诗人自己知道。我们要进行诗歌鉴赏,那么就要体会诗人他写作时的思想感情。那么我想引用周汝昌先生的一段话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心如晤面。
生齐读,
今天我们去读这些古典的诗词,就相当于穿越层层时空的隧道,到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也就是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是两个“寸心”的契合。这也就是中国诗论“以意逆志”的本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呢?我们翻开第一单元第二页,就可以看到在赏析指导里面,“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八个字,它们是孟子提出来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女诗人的作品(屏幕打出来李清照的画像)大家还记得初中学过的《如梦令》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PPT展示 《如梦令》 (师生一起背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生:少女时期。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呢?
生:他
师:请坐,你已经把李清照的生平说了个大概。那么李清照婚后与他的丈夫感情如何呢?我们来学习一首她婚后写的诗词《一剪梅》。
听录音
师:这首词里面有两个字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不一样,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个是“簟”,读“淀”,一个是“裳”应该读“长”,“簟”是什么意思?
生:竹席
师:下面我们想请两位同学来 演读一下?
两个学生朗读。
师:《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PPT展示:以意逆志 体会诗情、诗意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几乎就是在这样的纯真明净、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里度过,充满了阳光和欢笑。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婚后的另一首词《一剪梅》。
二、研习新课
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
师:我们一边听范读,一边在心里比较、体会一下这首《一剪梅》和那首《如梦令》的区别。(播放朗诵音频)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