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课堂实录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9/4 9:43: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530字。

  公开课《灯下漫笔》课堂实录
  教学背景
  1.在高二年级选修《鲁迅作品选读》,教时为2周10课时,共选取了鲁迅以下作品:《五猖会》、《二十四孝图》、《这个和那个》系列(包括《读经和读史》《捧和挖》《最先和最后》《流产和断种》)、《呐喊自序》、《灯下漫笔》、《离婚》、《阿Q正传》、《伤逝》,和关于鲁迅的评论:《痛感不自由后的两种走向》(王开岭)、《鲁迅是谁》(钱理群)
  2.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班学生 
  课堂实录
  师生互相问好
  师:上几次课我们学习了鲁迅的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是《读经和读史》,鲁迅赞成青年们多读什么书?
  生:史书
  师:读历史书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历史,借鉴现实,在变革中前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灯下漫笔》也是鲁迅先生关于中国历史的一篇议论文同学们预习过了,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鲁迅先生作出了与众不同的振聋发聩的总结,他把中国历史总结为…?
  生:两个时代!
  师:不看书,哪位同学能把这两个时代说出来黎广珍!
  黎广珍:想做奴隶做不了的朝代;暂时做稳奴隶的时代
  师:黎广珍记得比较清楚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投影:
  我们中国人的历史:
  1.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我们同学再来思考:这是一种学术性的结论吗?所有的历史专家学者们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
  生:不是!
  师:我们翻开课本,齐读课文的第10段,看鲁迅先生的结论与学者专家们的总结有什么不同
  生读: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师:看看,我们的学者专家们是怎么总结我们的历史的?黄雯雯!
  黄雯雯:他们爱铺张,用一些好听的词语来总结我们的历史
  师:他们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总结中国历史的?把历史分为哪几个时代?
  黄雯雯:发祥时代,发达时代,中兴时代
  投影:
  发祥 发达 中兴
  师:我们现在比较一下,鲁迅先生的总结与学者们的总结有什么不同?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看它们的语气,措辞,情感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有人举手)
  师: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张少坤!
  张少坤:鲁迅看中国时代是看到了时代原先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但是那些学者往往加上了一些修饰,涂上了一些颜色,让它显得好看一些从情感上来说,鲁迅的更为激进,更为愤慨,因为出现一些像“奴隶”这样的词语;但是学者是从比较温和的眼光来看中国历史,总觉得它比较美好的
  师:张少坤你看出这两个结论的情感不同你能不能用你的理解来把这两个结论读一下呢?
  张少坤读
  师:我听他读鲁迅的结论时,特别强调一个词,哪个词?
  生:奴隶!
  师:作者在得出这个结论时,内心有一种情感什么样的情感?
  生:不平愤怒!
  师:对,愤愤不平而学者们的结论就文雅得多,“发祥发达中兴”这些词语有一种大国情结的自豪感和自得之意那么这两个结论鲜明的不同,也正是这篇议论文对中国历史对国民性的议论上的很经典一篇文章鲁迅是怎样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来的呢?它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把文章的脉络梳理一下
  师:鲁迅先生这个结论并不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