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8370字。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年级: 高二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时间: 2011 年 4 月 21 日 设计人: 孙竹丽
课题: 《小团圆媳妇之死》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一、课程分析:
《呼兰河传》这部作者晚期杰作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抒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这“传记”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我”的美丽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有一类作家几乎完全生活在回忆里,萧红可以说是这类作家的一个卓越代表,《呼兰河传》是一篇典型的对于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之作。
按照传统的小说观念,《呼兰河传》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没有贯穿全篇的人物和故事线索,没有波澜起伏的冲突,在叙述上打破成规,以散文笔致和诗歌的抒情格调描写平凡人物、日常生活,于其中显示卓越才华。《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视角的运用,这种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为呼兰小城的存在方式创造了宽阔的空间。无论从作者的表达还是从读者的接受来看,它都将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节选的章节,是表现“女性空间”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女性的声音尚显薄弱,但是它毕竟发掘出了《呼兰河传》所不同于以往的其他侧面──那就是对于导致女性悲剧根源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与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化视野相融合。学生对这类文学可能接触较少,不好理解和把握。所以,花一些时间在这一文学类别的介绍上是很有必要的。
三、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设计如下:
第一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呼兰河传》的内容。教师补充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的知识。
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女性文学”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第三步: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呼兰河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女性文学”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2、走入选文,了解基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流程 :
导入
简单议议由张爱玲到萧红。
○问题一:看下面两段话,说说你在这文字里读到了什么?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借很多同学都熟悉的张爱玲的文字来导入,引发兴趣,渲染气氛。张爱玲长于把握世情、男女,描摹世态、人情,却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自有一种潇洒姿态。她似乎洞察世事,阅历人生,体味人间甘苦,却并不吟味这甘苦,而是从这甘苦中抽身出来,轻叹一口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