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170字。
《材料的有机转化》教案(3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议论文和记叙文在转述同一则材料时的区别。
2、掌握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够做到材料和议论衔接自然。
教学重点:
能根据论点和论证的需要灵活处理材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由上次作文《由印度人喝水所想到的》的点评导入。
上次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
1 材料理解偏离中心印象。
2 材料转化机械照抄。
3 语言滥用“都”“所有”等词语失去严密性,导致论证无说服力。
二、阅读教材P27《窗》,讨论假如写成议论文可以提炼出哪些观点来,将怎样转化材料呢?
1、贫困是一笔财富
转述时就要强调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贫穷而辍学,只能趴在窗子外听老师讲课,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等内容
2、自古雄才多磨难
转述时强调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环境、家庭条件等。
3、勤奋执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见P31第一段前三行。
……
三、讲授“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1、师讲授转述方法有三:
一是在开头简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发观点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内容,使材料丰富起来成为议论文中的例证,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三是在论证的过程中边叙边议。
2、生读《窗的启示》,要求学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划出来。
比较三则材料作者处理的异同。
师参考教材P29内容进行讲解。
3、师补充材料讲解“材料向议论文转化的基本要求”:
A.材料的转述应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说勤》片段
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 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就搜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