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46
- 资源简介:
约5910字。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思路:高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点,知道要学什么,知道怎样去学。根据大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根据这篇文章以及学生的学情,主要是重在这几个环节:布置并检查预习情况;用三个数字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基本内容;总结文章中的文言现象;让学生翻译课文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通过课内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布置课外作业来巩固课内知识和课外的迁移运用。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文章,总结文章中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词类活用现象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名词作状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我用三个数字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一间书房:项脊轩
二种情感:喜和悲
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三、分析文章第一个自然段
1、读课文
2、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描写项脊轩的旧貌新颜,重点写的修补后的幽静可人,是喜的内容
修复前
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老、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复后
不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亮: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环境幽静可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重点词语过关
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 古今异义
日过午已昏 变得昏暗 形作动
亦遂增胜 美好的景致 形作名
垣墙周庭 筑围墙 名作动
雨泽下注 往下 名作状
使不上漏 从上面 名作状
前辟四窗 在前面 名作状
4、补充《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中的名词作状语的句子
A、骊山北构而西折
B、西望夏口
C、东望武昌
D、朝歌夜弦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A 东犬西吠 西:向西
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
6、翻译句子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