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9 12:21: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30字。

 

  12、《面对苦难》教学设计
  周国平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女儿的夭折和父亲的猝然去世,使他比常人更多了些对苦难刻骨铭心的体会,也更促成了他对苦难更为深刻的认识。《面对苦难》一文中指出,人生在世,免不了要承受苦难,苦难直接和灵魂有关,具有某种精神价值,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语言既饱含哲理,表达上又富于诗意,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指引我们对苦难的认识逐步深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本文以小标题形式所安排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把握作者独特的思想,体会作品是如何将抽象的精神写得灵动鲜活、具体可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苦难的价值,养成对待苦难的正确态度,提高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教学重点: 苦难的价值及对待苦难的态度。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苦难的价值和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人们都喜欢祝福别人:祝你万事顺利,但我们的生活却好像跟人开玩笑似的,它时不时催逆境、苦难等不顺来“拜访”一下我们。在苦难面前周国平有他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苦难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那么我们在苦难面前究竟要持什么态度呢?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男,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1967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1978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
  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
  《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三、词语:凸(tū)现沉溺(nì)厄运
  词解: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反目为仇:由和睦变为不和睦,翻脸。
  四、课文研讨。
  《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
  (一)释题:题目是论点(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还是论题(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还是论述范围?
  ——论题。
  (二)读第一部分面对困难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苦难”具有什么特点?
  ——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
  ①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
  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
  ③死亡。
  “苦难”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2、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
  ——①“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会突然翻出轨道。”(比喻)
  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引用古语)
  ③综观人生,人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
  3、作者如何解释幸福与灾祸的关系?
  提示:一方面,幸福的反面是灾祸,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大难不死,就是幸福的事。
  4、为什么幸福的反面不是痛苦?
  ——因为“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
  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