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10字。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 、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和拓展,让学生深入阅读、自主阅读、学会阅读。同时要让学生有阅读、有合作、有探讨。
2、挖掘学生的潜能,老师要以情感为动力。以点拨为支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海纳百川,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知识,教学中要有随机应变、满腹经纶的激情,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设计思路:
1、课前先要让学生整理思路,培养学生探究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把握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朗读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彼此探讨,揣摩课文的内容与本文所包含的哲理。
3、老师甘当“琴师”,要善于拨动“琴弦”,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情,品出味。
4、感悟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一个“生活的精彩在于过程的诠释”话题作文导写训练,让学生进行多元交流,感悟生命历程。
三、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领悟本文所传达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共鸣。
2、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让学生掌握对话阅读、自主朗读、共鸣朗读等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各自的生活阅历和生命历程,理解本文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珍惜拥有,追求过程的完满。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议论语句,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体验“生命的精髓在于过程”。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的深层内涵。
对话法:让学生在对话中得到情感的流露,教师要适宜点拨。
开拓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导向课外,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瞎子是看不见东西的,没有光明,没有希望,他看不见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看不见世间的一切,甚至连他自己长成什么样子,他也无从知晓,同学们,请你们全体闭上眼睛,当五分钟的瞎子,思考问题:我是瞎子,我该如何去描绘我未来的前途,我还有追求吗?我还会努力去执着生命的精髓吗?
组织准备:
以同桌两个人为单位,互相进行述说。随后,再请二至三个同学谈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瞎子”的身份去思索人生,为体验文本奠定感情基础,从而能够引起课堂的共鸣。
课件展示------介绍史铁生及其经历。
(明确: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落户。后因为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于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等多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