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0 21:31: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70字。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 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 翻译选段。
  2、 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 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
  2、 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要摒弃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二、解读选段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   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    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
  (2)    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    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身,自己。
  (6)    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
  (7)    问知 知通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