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练习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和作业题,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有关词句知识)
媒体设计
投影仪(可将有关的词句知识,制做胶片,在教学中适时展示给学生;也可将教师设计的问题、练习、补充资料展示给学生。这样可节省时间,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投影显示《陆贾说汉高祖》,请同学们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陆生时时前说《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有之?”高帝不怿。……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选自《史记》
汉高祖之所以“不怿”,是因为陆生说汉高祖时采用 的方式。而《勾践灭吴》中第一段写到勾践“执其手而与之谋”,是因为文种进谏时采用 的方式。(备选答案:①直言规劝 ②委婉规劝)
2、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
(此导语的设计的意图有三。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