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7/28 7: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海燕 高尔基
(平阳昆阳四中  汤志凡)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  呻吟(yin2)  翡翠(fei3)
  掠起(1ue4)  困乏(fa2)  蜿蜒(wan1 yan2)
  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