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运用人物的对话推动事件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
表现手法。
2、剖析曹刿的语言,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学习曹刿机智沉
着、敢于以弱敌强的精神。
3、了解文言实词“间”、“牺牲”、“作”的含义和文言虚词“之”、
“其”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
2、了解古今词义的区别和“之”、“其”的基本用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以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读结合讲读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类型: 传授知识的讲读课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了解《左传》和长勺之战发生的原因,通读全文,排除字词
障碍,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基本用法,能用现代汉
语流畅地翻译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文化知识交流:
在中国古代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有着许多光彩夺目的篇章,这些民族文化的精英,就像是母亲的乳汁,哺育、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们虽已历经2000多年的风霜洗涤,但依然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请你择其中之一,介绍一下。
(如:《诗经》、《离骚》、《战国策》、《唐诗、宋词》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出示课题。
二、熟悉,初步理解课文
1、 简介《左传》和时代背景。
(1)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人加的。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传”是解说的意思,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之间许多重要的史料。它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重要方面的事件,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左传》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作者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庞杂纷繁的事件,用较少的笔墨刻画人物的性格,尤其擅长写大规模的战争,对后世历史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时代背景:
本文记述的是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长勺发生的一次战役。
这次战役发生的原因是这样的: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纠等害怕被连累,想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6年,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国。这一年,齐国的大臣杀死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变乱发生后,管夷吾奉公子纠出奔鲁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大臣又杀死齐君公孙无知,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国齐国做国君,小白从莒国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称齐桓公。鲁国派兵送公子纠回国,没有成功。后来齐国虽然杀死了公子纠,解除了争夺齐国君位的严重威胁,但是齐桓公还是以此为借口,仗着国大力强,出兵攻打鲁国,因而发生了长勺之战。
齐国攻打鲁国,显然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但鲁国按曹刿的意见,打败了齐国,使这次战争成为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有名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