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字。
《爱莲说》说课稿
围场二中 张鸿艳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对于古诗文,诵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而《爱莲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之一,作者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尤其是它那精炼的语言,骈散相间的句式,更是令人赞叹。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多种方式的诵读
2、积累优美语言
3、品析重点语句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程诵,品味文章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文章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本文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篇古诗文课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作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因此,教读这篇美文,除了创设情境以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使文本所描绘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扣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时才会有正确的发言、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教学中我取各家之长,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实施朗读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读出文章内蕴含的情感,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引导学生以作者之心感受对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