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与《爱莲说》的艺术特色比较

作者:dxgyj  时间:2005/11/28 8:32:0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陋室铭》与《爱莲说》虽是不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却都是短篇佳构,其意蕴丰厚,颇耐咀嚼。
   一、两文皆是百字文,虽短小却精粹,虽尺幅却波澜不断。
   《陋室铭》一文以一组整齐匀称的排比先为铺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为第一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为第二层,然后转出为第三层,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样,层层铺垫,两两作比,即可使文字旁逸斜出,仪态万方,波澜顿出,引人入胜。
   随后正面写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绿”、“青”是为景,自然雅致,同时也暗示,此处少有造访者;一上一入,化静为动,传神动人,韵味十足,主人对环境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再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有一无,虚实相济,自成对比,令人想见主人身份、交往:人必是德才兼备之人,非追名逐利之辈,故迎鸿儒于室内,拒白丁于门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则用骈散结合的句式,写出室内主人的活动,于正反对比中,写出不同凡响的追求,虚实相生里,表明高雅脱俗的情怀,从而见出“陋室不陋”的意旨。
   妙的是:文章到此似可收束,但作者却意外的拓开一笔,向更深处生发,引诸葛,说子云,虽草庐一座却千古名重,虽亭子小小却万载流芳,不是因物陋,而是主人品德高尚所使然,那么,我之室又怎可说陋呢?这样,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加重了主旨的分量,更使行文多一层波澜。最后以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如撞钟,久久不绝,同时还使人想起这句话的前半句“君子居之”,其隐含的意义,明白无遗--陋室主人就是君子,行文痕迹不露,颇有余味。
   应该说《陋》文的是新颖脱俗,不落窠臼,首尾圆展,浑然天成,语句参差,节奏鲜明之篇,不愧大家手笔,令人百读不厌。
   《爱莲说》一文以水陆草木之花导入,引独爱菊的陶渊明,甚爱牡丹的世人与钟情莲的我形成衬托。自然菊、牡丹与莲,隐逸者、富贵者与君子者,菊之爱、牡丹之爱与莲之爱亦形成衬托,如此重叠映衬,主旨便层层深入,步步突出,从而把一个与众不同的我表现的鲜明、形象。
   的确,莲形神俱佳,风姿绰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实是君子风度,如此气质,菊花有么?牡丹像么?其他草木之花可以比么?我为何钟情于莲,岂不是不言自明么?
   为人称赏的还有:比喻手法的恰当使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菊为隐士,牡丹乃富贵者也,莲是君子,这都是明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为人的庄重高洁,不逢迎权贵,不同流陋习;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为人的坦荡正直,表里如一;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喻为人的美德广布,卓然自立,器宇轩昂,受人敬重。当然,这些都是暗喻,明写莲,而实写人,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与自我的情操,极为巧妙的寄寓在对莲的描写、吟咏之中。
   二、虽有消极的一面,但瑕不掩瑜,积极的一面更为人所重。
   两文皆流露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的情调,这不能不说是其消极的一面,但作者身处当时的环境,庸俗之气四溢,崇名尚利流行,尚能重视修身养性,强调洁身自好,不慕荣华,不求享受,难道不令人称道,给人启发吗?尤其在今天一切向钱看,喧嚣之声不绝,人人浮躁的情况下,更是如黄钟大吕,让人警醒。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寶貝喔吥哭 于10-18 20:38发表评论: 第1楼
  • 嗯 還不錯 语言明了能抓住主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