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750字。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寄宿制中学 张国华
这个单元,为全书的第一单元,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把握儒家和道家这两个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的主要思想。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儒家文化经典,“经典原文”为《<论语>十则》《<老子>五章》,“相关读物”分别出自《孟子》《庄子》两书,反映了儒道的基本精神。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两派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则是人生最高的道德规范。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先秦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
《论语》和《孟子》在前面学过的教材中多所涉及,学生对其思想应该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并体会他们的前后相承关系。对于孔子的思想,重点把握几个关键词:“仁”“礼”“义”;孟子的思想,重点把握“仁义”“仁政”等关键词。
《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重要道家学者,他的思想比较完整的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 老子>五章》应该是这个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多花一些功夫学习。因为:一、《老子》的原典作为中学语文课文,这是第一次,学生前面的积累很少; 二、《老子》一书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形而上学的东西比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注释疏通文意,再谈谈个人认识,教师根据情况选择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儒道互补”作为本单元的标题,学生根据“阅读指南”的内容稍作了解即可,不必作过多的探讨。这两个学派的思想差别很大,有的地方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往往兼有这两种思想。
“大视野”为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一章《绪论》(节选),此文概述了现代学者对中国文化及其影响的重要观点,虽不尽全面,有些地方也难免有些苛责之处,可供学生讨论。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强调文言文的朗读,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要能跨过语言的障碍,把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 《论语》十则
一、教学要点
1、理解《论语》节选各则语录的内容;整理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本节课主要在于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的精髓。
二、课前预习内容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u) 敝(bì) 肱(gōng) 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 ,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 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